您的位置: 首页 >校务公开>公告公示>详细内容

公告公示

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申报书公示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06-22 16:03:21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申报书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填报)

 

 

申请设站单位全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单 位 地

 苏州市虎丘区金山路72                        

单位联系

        仲尧明                 

联系电

      13962155565                  

电子信

  1104544779@qq.com                    

合作高校名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省教育厅

制表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235

 

申请设站

单位名称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单位性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

专业技术人员或

管理专家(人)

191

其中

博士

1

硕士

78

高级职称

110

中级职称

53

科学研究平台情况(需提供立项批文佐证材料)

平台名称

平台类别、级别

批准单位

获批时间

江苏省名师工作室

软件类、省级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2020年8月

苏州市高新区乡村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

软件类、省级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2022年4月

 

 

 

 

设站单位与高校已有的合作基础(分条目列出,限1000字以内。其中,联合承担的纵向和横向项目或合作成果限填近三年具有代表性的3项,需填写项目名称、批准单位、获批时间、项目内容、取得的成果等内容,并提供佐证材料)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与苏州科技大学合作关系密切,早在2014年,两校共同签定了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协议书,为苏州科技大学师范本科生培养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2019年两校又共签了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协议书,我校4位正高级教师被聘为数学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其中一位还被苏州科技大学遴选为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教育硕士进行联合培养。实验中学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及其导师在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方面提供人员、数据和软硬件等各项支撑,为数学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创造优越条件长期以来两校师生之间开展了交互式的师师合作与师生合作,形成了院校协同培养机制。近5年,双方联合成功申报了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5项在教育硕士培养、研究生课程建设、案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格完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国际视野,具备较强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近3年,苏州实验中学与数学科学学院合作的省级课题如下:

1. 项目名称:基于混合式研修模式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成效与机制研究

批准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获批时间:20233

项目内容:1.基于混合式研修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困境的研究;2.乡村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的科学评价与实践优化研究;3.构建基于混合式研修的乡村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

取得成果:本项目刚获得立项,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是着手进行乡村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对“MIND”混合式研修模式的评价与优化

2. 项目名称:面向卓越教师计划的数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批准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获批时间:2019年1月

项目内容:通过内部研究、外部调研的方法,了解基础教育对数学教育硕士的需求,对照数学教育硕士培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标卓越教师核心素养为特色的培养目标,分析目前我校数学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确定课程设置原则,构建课程框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分析,确定主要课程内容,编制教学大纲;开发校本教材等。

   取得成果:提出了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培养的“三经四纬梯架式”培养模式;完成了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德、能、技”三轨并行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大纲、学位论文标准制定等

3.项目名称:以立德树人为本、反思性实践为径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数学物理师范为例

批准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获批时间:2019年12

项目内容:(1)德育为先,践行专业课程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2)研究创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师范生职前技能提升。

以反思性实践理论为指导,建立“双研双进双反”教学技能实践新理念,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

共商共建“数学物理师范专业协同育人合作共同体”,拓展教育实践范围,通过“一主多辅”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师范生职前综合技能。

取得成果:持续进行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构建了“双研双进双反”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大学中学协同育人局面进一步深化。

 

工作站条件保障情况

1.人员保障条件(包括能指导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专家等情况)

实验中学创办于1994年,1998年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4年评为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是江苏省内一流名校、苏州教育最优质的品牌之一。截至20236月我校专任教师数191人,高级教师(含正高)110人,占比57.59%,硕士(含博士)79人,占比41.36%;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苏教名家1人,省特级教师5人,正高级教师10人,省教育名师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5人,姑苏教育人才9人,市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48人,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61人。形成了由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领衔,大市学科带头人引领,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为中坚的“雄狮先锋”骨干教师团队,获评苏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与苏州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包括:

单位方:

(1) 钱宁

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兼职导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姑苏教育特聘人才,苏州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从教31年,带过16届高三,奥赛班培优教学13年,全国奥赛级教练员,连云港市名教师,高三教学名师,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两项,主持省级课题四项,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核心十多篇,获得江苏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2)王弟成.  

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校外导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姑苏教育特聘人才,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教研系统先进个人。在《数学通报》等期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主持两项省教研课题,两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构建“三自”课堂,即自觉发问、自主建构、自我生长展开研究

(3)张文海

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校外导师,江苏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工作23年,担任班主任23年,任教高三毕业班10年,所教学生多人进入清华、北大、南大等高校深造。主持两项省级课题,两项市级教育规划课题,发表数学研究论文50多篇。

(4)丁益民

中学高级教师,校外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中学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曾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江苏省教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苏州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苏州市学科素养比赛一等奖,苏州市高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苏州市高中数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等。先后在《数学通报》等期刊上发表文章百余,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个人专著《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主持省级课题2

校方:

(5)李孝诚

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201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主要从事研究生、本科生《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等课程教学与指导工作,指导研究生36人,多人成为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获得教学技能大赛省级以上特等奖、一等奖等十余项。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合作和名师工作室开展基于“UDFS”的课堂改进、项目学习和教师培训等协作性研究,兼任《数学教育学报》编委、安徽省“国培计划”专家、名师工作室理论顾问等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省教育科学规划等课题10余项,在《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学报》《中国电化教育》《数学教育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数学教学新愿景》《初中数与代数教学及案例分析》等教材5部,获得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安徽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顾明远教育研究发展创新基金奖等荣誉,主持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教学案例3篇,教育部“国培计划”十周年优秀培训实践案例1篇。

(6)孙桂荣

硕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数学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和教育实践指导工作。主持或参与省级校级教育硕士及师范生培养相关的教研教改项目6项;教学成果“基于培育核心素质的数学师范生协同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师范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数学专业为例”获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指导教育硕士参加“田家炳”教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省师范生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

 

2.工作保障条件(如科研设施、实践场地等情况)

(1)对进站研究生配备办公室、提供科研设施,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提供免费网络空间;

(2)对进站研究生安排实践班级和年级,为研究生开展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提供场地;

(3)鼓励进站研究生和学校老师共同参与校本研修、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学校课题研究工作。

 

3.生活保障条件(包括为进站研究生提供生活、交通、通讯等补助及食宿条件等情况)

(1)遵守《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规定,加强研究生学习、实践、研究和安全等日常教育管理;

(2)对进站研究生进行必要培训,使之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培训包括基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出勤纪律、作息时间、办公室管理、校园礼仪、岗前培训、教研制度、教学规范等;

(3)本校对进展研究生所安排的实践工作和教学活动与其培养目标和毕业课题密切结合;

(4)指派专人安排研究生团队的工作,为研究生团队配备办公室及其他必备办公用品,确保办公环境的舒适安静。

 

4.研究生进站培养计划和方案(限800字以内)

(1) 培养目标

工作站整合苏州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科研力量和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的实践资源,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创新思维和科学发展观来研究问题背后的教育教学规律,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 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2) 研究方向

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育、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等等。

(3) 组织体系

 与高校共同组成进站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

 成立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导师组,负责进站学生的各项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工作。

(4) 培养方案及主要培养环节

选派经验丰富的优秀导师团队进站,对进站研究生在教育教学实践和课题调研与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联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数学教师。

指导进站研究生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包括听课,做好听课记录与分析;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试讲;独立讲授新课;课后认真评课;参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及阅卷等工作;积极参加工作站的教研活动,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指导进站研究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包括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了解学生和班级文化,熟悉班主任工作实践,参与集体或个别学生教育工作;认真搜集和分析相关案例,做好记录和分析报告;独立组织班级集体活动。

指导进站研究生开展教育研习工作。组织研究生围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调查研究等进行反思交流,对教育教学中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对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理论指导,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计划,为课题研究提供软硬件条件。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教育教学问题反思活动,指导学生结合教育教学相关问题,开展教育调查研究,收集相关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素材等,培养他们合作实践、反思交流、教学研究的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

每年计划联合培养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2-4人,进站时间1年左右。

 

 


支撑材料目录

1、 申请设站单位创新平台情况···········································1

江苏省名师工作室·························································2

苏州市高新区乡村中学数学教师培育·································7

2、申请设站单位与高校合作基础·········································17

合作项目····································································18

兼职导师公示······························································37

校外导师申请表···························································41

3、工作站条件保障情况·····················································51

近五年学校省市级数学教研教改课题汇总··························52

工作站导师职称证书·····················································64

 

×

用户登录